来源:宁南山()
每日经济新闻获授权转载
前言
这是一个中国企业派驻到日本常驻工作的中国80后读者来信,作者毕业于国内院校,从年开始,长期负责日本区域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需要和日本方方面面进行接触,对日本最新的情况非常了解。本文的文字为作者撰写,以及所有的照片都是作者本人拍摄。本文是从作者的视角系统介绍下年日本真实的现状,虽然限于篇幅原因无法过于展开,但是总体情况介绍得非常清晰。
来信全文如下:
现在来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甚至赴日旅游不一定比去三亚或者东北雪乡贵。在年我第一次来日本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过来,这一次来日本约有2年时间,已经不同程度接待过好几拨国内来的朋友。年仅仅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就达到约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5%,超过韩国的万人,成为日本最大的客源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游客总数也接近万。未来只要中日关系不发生严重对立,中国大陆赴日游客破千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假设没有福岛核事故发生,我想现在可能就破千万了。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人现在越来越有钱了,欧美澳太远,新马泰去过,文化相近、旅游资源丰富的日本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很多游客都是回头客。客观地说,日本是大多数中国游客“来了都说好”、“来了还想来”的国家。几乎所有第一次来日本的中国游客都惊叹日本的整洁有序,风景优美,轨道交通发达,服务童叟无欺。我的很多朋友第一次来日本都是赞不绝口,认为国内和日本差距很大。
下图为东京新宿御苑:
下图为东京台场海滨公园:
下图为雪中的东京街头:
下图为雪后的东京:
下图为东京夜樱:
下图为东京某建筑工地,看起来比较整洁井然:
下图为北海道螃蟹:
下图为幼儿园运动会:
下图为东京稻荷神社:
确实这些都是事实,在一个中国游客眼里日本几乎是完美的,从我在日本生活几年的感受来说,日本也是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局部,日本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是普通游客难以发现的,也不像网络上很多吹捧日本的文章那样“无敌”。先来说说日本现阶段较之国内的“先进之处”。后面讲一讲日本的死穴在哪。既要承认差距,也不能妄自菲薄。
国内游客来到日本,第一印象就是日本街头干净整洁,路边连个垃圾桶都找不到。一个月不用搽皮鞋不是段子而是真实存在的。人到了一个特别干净有序的环境大都也变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些朋友就出于不给祖国丢脸的想法而特别留意在日本言行举止有哪些禁忌,例如注意日本的垃圾回收分类方法等。我们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也大都能够按照日本的垃圾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周一、周四早上扔可燃垃圾,周五扔瓶瓶罐罐等资源垃圾,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繁琐,习惯成自然。
下图为东京街头的可燃垃圾回收点:
实际上国内很多城市人们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纵向比较我们是有不小的进步的,但日本这方面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长远来看,我国垃圾分类回收不能再依靠捡垃圾收破烂的群体来完成初级分拣,应该试点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让垃圾真正变废为宝。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颁布了洋垃圾禁令,原来包括日本等国的很多洋垃圾是作为可再生资源被进口到中国的,现在是中国充分消化本国垃圾的时候了。
有朋友到东京来我一般会带他们登高俯瞰东京,在东京最繁华的涉谷附近就有一个高高的烟囱,那就是涉谷区的垃圾焚烧工厂。一个垃圾焚烧工厂就建在最繁华的市中心,而且几乎看不到烟囱里冒烟,这个垃圾处理厂已经彻底融入社区了,几乎没有人觉得它有什么违和感。中国新建的垃圾焚烧厂按理说技术水平是很高的,但是为什么得不到附近民众的理解?实际上日本几十年前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时候也面临过市民抵制运动,后来公开透明的运营体制化解了民众的对立情绪,甚至一些垃圾处理厂成为了环保教育的基地向市民和学生开放参观。在涉及到社会关切的问题时,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是最好的解药。
中国游客在日本会发现日本的街头异常安静,几乎没有汽车鸣笛,司机们开车不急不躁,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这也让不少人叹服。说实话在日本开车觉得非常省心,不用时时刻刻留意有没有加塞强行,该让别人就让,别人该让你也会让,并线的时候都是两个车道的车依次交替,而北京的早晚高峰简直就是噩梦。有人以为日本司机驾车这么规矩是不是摄像头很多,实际上却完全相反,从直观上感觉东京街头的摄像头数量跟北京没法比。东京街头一些路口有时候能看到一些警方设置的寻找交通事故目击者的看板,就是因为摄像头不够才无法锁定嫌疑车辆。不按喇叭也成为司机们的心照不宣的做法。
下图为东京道路,一般都不怎么堵车:
日本交通事故死者人数逐年走低,去年降至不到人,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肇事者都是老年司机,年75岁以上老年司机肇事致人死亡的比例占到了全体的13.5%。日本电视上常出现七八十岁的老年司机开车撞死撞伤中小学生的新闻。除了对老司机进行严格体检外,日本警方还呼吁老司机主动上交驾照。日本的现状是都市的年轻人不买车,农村的老年人反而出行更多地依靠汽车。日本7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约万人持有驾照,上交驾照虽然安全,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带来的却是出行不便。由于年轻人集中在大都市圈,公共交通发达,虽然车价便宜但养车成本不菲,因此日本年轻人对汽车不感冒,日本的新车销量连年下滑,能达到万辆就是好业绩了。年中国汽车销量接近万辆,同比增长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九年居全球第一。未来日本车企将越来越倚重于中国市场。在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全面败退的情况下,汽车及其相关行业成为日本经济的顶梁柱,撑起日本经济的半边天。
现在到日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民宿,由于价格上相对酒店便宜不少,不少中国人在日本开设民宿,甚至很多人在东京等地买房投资用于出租或者做民宿。前段时间一则新闻是薛蛮子买下京都一条街11个老町屋(老式传统建筑),薛蛮子表示,“蛮子民宿”将在一年内,通过或买或租的形式在京都拿下幢町屋,成为当地最大的町屋所有者之一。这也让中国投资者大规模投资日本房产进入大众视线。
实际上近些年随着国内房价的飙升,相比较日本的房价显得相对唾手可得,尽管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临近,东京的房价这几年也有超过10%的上升幅度。近年来在日本买房投资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现在0万日元(约合万元人民币)在东京远郊还能买到大约80平米的房子,这个价格在北京只能在六环附近找。由于交通发达,东京周边到山手线(相当于北京二环)的池袋、新宿、品川等地也用不了半个小时。所以很多东京的上班族住在横滨,相当于住在燕郊到北京上班,但是通勤的便利度没法和东京比。
北京还是应该大力建设轨道交通,把廊坊这样的周边城市拉入一小时通勤圈。另外日本的房产是永久产权,也没有什么建筑面积一说,就是实际的使用面积,而且都是精装修,在日本买房你不用成为装修行家。和国内税制不同的是,日本的房产要征收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计划税,这里面有一套十分复杂的征收办法,整体来说征收额约为千分之四,0万日元的房产一年差不多需要缴纳20万日元的税。按照人民币汇率的话,就是大约万人民币的房子一年要缴纳1.18万元的税。
换句话说,一个深圳,上海或者北京的居民执行同样的标准,居住的房子如果是万人民币的话,一年需缴纳3.37万元人民币。
日本官方统计在日华人有约70万人,加上每年多万的中国大陆游客,虽然中国人在日本大举买房置地,日本的房价近些年也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临近而上涨,但同时大量空宅却成为日本一大社会问题。东京目前就有约80万户空宅,约在全国总数的10%。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一项研究称,到年,日本全国空宅将到达约万户,届时几乎达到三室一空的程度,可见日本的老龄化多么严重。
下图为东京市区的废弃房屋,马路对面就是威斯丁酒店:
日本的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两年低于万,而死亡人口每年要比出生人口多出三四十万。日本现有人口约1.27亿,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测,50年后日本人口将减少至约万,只有目前的三分之二。
很多游客玩够了日本的都市景点之后,向往日本的乡村游,网上也能看到一些赞美日本的农村如天堂一般的文章。日本确实是城乡差距极小的国家,乡村甚至比城市还要干净整洁。
下图为北海道农村:
下图为日本富士山附近农村:
日本农民的地位和收入也都不低,在很多地方手握选票的农民成为政党争相讨好的对象,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一直极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因此日本农村被认为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但即使风景如画的日本农村,也留不住日本年轻人,日本人口向三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一直无法逆转,很多农村地区愈发凋敝。日本政府为了避免首都一极集中,计划禁止东京核心的23个区的大学增加招生名额,并新设补助金项目支持其他地方大学。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反对。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一项统计,年日本农业人口约有万,比5年前减少20%。农业人口的平均年龄为66.3岁。年日本自民党一项研究分析,到年日本总人口勉强超过1亿,其中农业人口将减少至万,其中85岁以上者占到农业人口的30%。这一数字非常可怕,很多地方将陷入人口流失的恶性循环,人口越流向大城市,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活力越不足,越加剧人口流失。可以说广大日本农村地区将漂漂亮亮地慢慢地泯灭。中国的很多农村也面临着和日本一样的问题,只有老年人才留下来种地,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老家的农村,两三年前夏天回去时几乎只能见到老头老太太还在留守。但中国的农村土地一旦顺利流转,将在现代农业大规模集约化管理下创造巨大的价值,这一点是日本农村无法比拟的。
日本农业由于自然环境所限,经营比较分散,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的农业保护政策让日本的农产品价格特别的高,在冬季气候不好的时候,一颗大白菜竟能卖到日元(约合46元人民币)。所以在日本超市里白菜基本上是切成一半或者四分之一卖的。夏天超市里的西瓜大约1至日元一个(约90元人民币至元人民币),再加上城市里很多单身者,所以西瓜也有切成丫卖的,一般一丫卖20、30元人民币。在日本能吃上低廉的中国进口西瓜成为不少在日华人的一个心愿。其他的日本国产蔬菜水果等也都较贵,大米5公斤一袋约日元(约元人民币),黄瓜、土豆、胡萝卜通常需要3元人民币一个。
在国内通常进口产品比较贵,但是在日本却相反,进口货(豪车奢侈品除外)却相对便宜,因此日本商家常常以“国产”为卖点。例如日本较便宜的水果是从菲律宾进口的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平均一个香蕉只一两块钱,一个大菠萝也仅要20多元人民币。肉类也是进口的便宜,比如巴西鸡肉、澳洲牛肉、美国猪肉、智利水产品等。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售价也远低于日本同类产品,例如一个日本蒜头的价格能够买好几个中国产蒜头。中国产花生价格也远低于日本国产花生。
下图为进口香蕉,日元一袋,非常便宜:
但日本人普遍对中国产品缺乏信任,10年前的毒饺子事件严重伤害了中国食品的信誉,加上日本媒体常报道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不少日本人对中国食品敬而远之。但是据中国商务部的报告,年1-5月,中国对日出口食品金额约为35.5亿美元。这一数字看似不少,但在超市购物中感觉实际接触到的中国食品并不太多,原因主要在“业务店”里,也就是消费中国食品的主要是日本的餐饮业,因为日本个人购物比较拒绝中国食品。
说到物价就要说到日本人的收入,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约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男性平均收入(万日元)约为女性(万日元)的2倍。而且正社员和派遣员工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距。东京的平均年收入较高,达到约万日元(约合35万元人民币)。日本人的收入通常跟年龄资历挂钩,一般刚毕业的学生年收入不到万日元,30多岁的人平均收入在多万日元,50多岁的人平均收入超过万日元。相较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来说,这个收入并不低,但对于大多数日本上班族来说手头并不宽裕。
虽然汽车、服装、消费电子产品价格和中国差不多甚至还要便宜,但是日常消费物价还是很贵的,一般男性理发需要日元(约合元人民币)左右,最便宜就是理发千元店,税后日元(约合64元人民币)。短距离电车费一次通常需要日元(约合12元人民币),去远点的地方就要好几百日元。日本的通信费也非常高,我的苹果两年合约机每月需要近1万日元(约合元人民币)。在东京租房每个月轻松花费10万日元(约合0元人民币)。由于在日本国内生活不易,一些日本年轻人选择出国,日本电视上曾经播放过日本年轻人到菲律宾等东南亚工作的节目,虽然收入只有在日本的不到三分之一,但是生活水准却高出一大截。多年前日本NHK电视台就制作过一档专题节目,讲述日本年轻人到中国寻找机会并拼命留下的故事。
老龄化少子化是日本社会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最直观的感受是,在日本老头老太太满街跑,孕妇难得看到一个。去年日本出生人口仅有94万,还不如总人口0多万的四川省(年四川出生人口95.47万,小编注)。虽然日本政府多年来极为重视,却难见成效。
日本是健康长寿大国,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80.98岁,女性为87.14岁。相比上一年,男性的平均寿命增加了0.23岁,女性增加了0.15岁,均创下最高纪录。日本男女的平均寿命均紧随中国香港排名世界第二。养老产业成为日本的一大产业,就连索尼、松下这样的企业都大举进军养老产业,经营养老院,并视其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下图为松下开设的养老院:
日本政府债务问题在全球属于最恶化的国家之一,去年年底日本国家债务总额接近万亿日元,约合10万亿美元,相当于人均负债约为78美元。高负债让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养尤其是老金压力方面很大,政府预算的近三分之一拨给主管社会福利的厚生劳动省,养老支出的比例高了,自然支持育儿的力度就“相对不足”。虽然日本政府在女性育儿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例如提供42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生产育儿补助金等生育补贴使得生孩子个人负担费用很少,此外还提供每月1万日元(元人民币)的儿童津贴直到初中毕业,由于小孩在日本读书,就连作为外国人的我也能得到每月1万日元的儿童津贴。但这些费用相当于庞大的育儿教育支出几乎杯水车薪,对提高生育率的实际作用不大。
日本若想要真正实现生育率的大幅提高,必须采取更加给力的补贴政策,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则谣言一样,生一个孩子给0万日元(约合59万元人民币)。但由于财力有限,加上手握选票的老年人众多,日本政府不敢轻易削减养老支出以补贴育儿。实际上日本政府不敢削减任何一个群体的福利保障,反而要不断开出“支票”,否则选票不保,例如自民党最新开出的支票是“免费上大学”。我国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高,少子化形势并不比日本乐观,日前有专家提议生二胎奖励3万元,但网友却调侃说,3万元还不够上一年幼儿园的或者不够买半平米的北京房子。可见和当前巨大的生活成本相比,少量的金钱育儿奖励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不仅日本少子化,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一样,少子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几乎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逃脱这一自然规律。
下图为日本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数,日本人口已经在持续下降:
细看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年轻人不婚是一个重要因素。约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约七分之一的女性亦是如此。日本著名广告公司博报堂年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人的“终生未婚率”还将持续攀升,到年日本男性的“终生未婚率”将接近30%,女性将接近20%。“超单身社会”和“单身大国”正在成为日本的新“标签”。到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约有万是单身者,有配偶者约为万,即约有一半日本人会过单身生活。
下图为日本年的人口结构,预计人口比现在减少1万人,下降到1.12亿,其中50岁以上人口占55%以上,日本正在迅速变成一个老年人国家。
经济发展趋于停滞收入下滑是导致很多人不想和不能结婚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非正规就业和收入下降导致很多男性无力结婚。日本人要么不结婚生子,要么就生两三个(年,中国二孩出生数量超过一孩,小编注),以我了解的情况,我的孩子在日本学校的同学大都有兄弟姐妹。
和国内相比个人感受是日本的育儿环境要好的多。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儿童医疗全免费,医院,去最近的儿科诊所即可,医药分开医生收入仅靠诊疗费(和政府结算),所以不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每次去儿科诊所看病医生给开一个处方单,再去外面的药局取药,往往就是给几粒药丸而已,连一整盒都不会给。和国内3岁起上幼儿园不同,在日本0岁即可上保育所,因为日本通常不存在爷爷奶奶帮忙带孙辈,孩子基本上都是父母自己带,我曾在保育所看到过还在襁褓中的几个月大的婴儿。
传统的日本式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由于经济环境不佳,日本夫妻都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夫妇都工作的家庭有约1万户,而专业主妇家庭约有万户,这一数字和年几乎正好颠倒。因此对保育所的需求也更多了,保育设施不足导致“待机儿童”问题也成为了日本的一大社会问题,日本政府想要扩充育儿设施的努力一直迟迟难以兑现。
下图为夫妇都工作的家庭和全职主妇家庭的走势,蓝线为全职主妇家庭,橙线为双职工家庭:
短暂到日本游玩的中国游客确实可以看到一个近乎理想的日本,空气清新,物美价廉(一些商品比在国内购买便宜),服务一流(一些人感受是服务水准也有所下降),一尘不染(小部分繁华地段也不干净),路不拾遗(偷窃事件很少,失物找回的概率很大),旅游资源丰富且门票不贵,城乡差别不大。这些方面确实中国和日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日本是一个发展极盛过后的垂垂老矣的国家,而中国的发展正蒸蒸日上,依然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让不少熟悉中国的日本人羡慕的地方,他们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了四五十年前日本的影子。
除了严重的少子化和政府高负债以外,日本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
日本经济原地踏步20年
从年前后日本GDP就达到5万亿美元,至今20多年日本GDP几乎原地踏步,年约为4.88万亿美元。而中国自年超过日本后,中国年GDP总值为82.7万亿元人民币,在短短7年时间里,中国GDP翻一番,达到日本的2.65倍。
日本人均GDP也从年世界第3位大幅下滑到目前世界第25位,仅仅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人均GDP还几乎只有日本的百分之一,也就是日本人均是中国的倍,年时日本人均GDP还是中国的近10倍,年时日本只是中国的4倍。未来中日两国人均GDP的差距还将不断缩小。
十几年前很多中国人还向往到日本做“研修生”(实际上的外来劳工),如今中国国内的工作机会和收入都有大幅提高,中国赴日研修生人数也降至约8.5万人,而在10年前约有15万人。尽管中国富裕人群占比还不是多数,但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能力还是让各国垂涎。
下图为松下电视机的生产线:
日本科技和高等教育水平在不断下滑
英国权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日前公布了年亚洲大学排名,与去年相同,日本仅东京大学进入前十,但从去年第7降至第8位。在不久的将来亚洲前十没有一所日本大学将是大概率事件。东京大学的“退步”也是日本整体科技实力退步的一个缩影。东京大学诞生于年,一百多年来是毫无疑问的亚洲第一名校,在日本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地位。东京大学迄今共培养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15位日本首相,远远超过其他日本名校。自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开始发布排行榜起,东京大学曾连续3年居首位(亚洲大学排名,下同;小编注),但、年降至第7位,今年更是后退至第8位。日本媒体称随着中国高校的崛起,东京大学的第8位今后可能也难以保住。
在这份榜单中,跻身前位的日本大学包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11所,较上一年减少1所。而来自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数量增至约40所。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主编费尔·巴蒂认为榜单折射出中国在过去20多年来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开始取得回报。自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开始发布排行榜起,东京大学确实“当之无愧”地三连冠,那么在同一份排行榜中,东京大学为何在年后出现大幅度滑坡呢?这主要还是在于和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高校相比,日本在教育科研上的投入相对不足。
虽然有人指出这些指标对日本大学不公平,例如东京大学在“国际视野”上吃亏,没有香港和新加坡高校那样的国际化环境,有些日本研究人员的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等等。但日本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衰落是日本人自己都看在眼中急在心里。2月10日期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发表了题为“大学崩溃”的特辑,大篇幅报道了日本大学面临的危机等,指出日本的科学研究在过去十几年年间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在急剧下落。主要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科技论文全球排名下跌,从年以来的第2位跌落至年至年的第5位,高引用的论文数量也同期从第4位跌至第10位。而中国的这两项排名都有了巨大飞跃,截至年至年跻身世界第二。
日本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成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qwuh.com/blcf/1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