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赛艇 >> 赛艇介绍 >> 正文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乡的美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6/26 11:32:05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一些深入骨髓的、最让人难忘的东西,即使隔得再远,在睡梦之中也常常回味,比如家乡的美食,那种舌尖上的味道会让你想起来就感觉亲切,那是伴随着你长大的味道,那也是家乡留给你最深的印迹。

上大学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那座小城,当时并不怎么喜欢,曾经发狠以后一定不要回来工作,可是等到离家千里之外读大学,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狠心。

上大学的时候,每到假期总是会家乡,待到开学的时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舍友们都会大包小包、千里迢迢地背回家乡的特产,回到学校,一起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尝尝家乡的美味。

手工煎饼

往往很多外地的特产都非常受欢迎,比如山西平遥的牛肉干、东北的干果、南方的水果,那时候我第一次吃到了东北大榛子,也第一次吃到了柚子、菠萝蜜,现在这些东西已经很容易买到,但是当时我上大学的时候,却很少见。

而宿舍六个人中,外省的有三个,另外三个均跟我老乡,如果非要拿出我家乡的特色食品,那就非煎饼莫属了,可是我们带的煎饼,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那时候班里的班长也是同乡,他总是想得比较周到,大一寒假,千里迢迢,从家乡背回四十多张家里手工做的煎饼。

班里一共四十多个人,为了能让人人都能尝到家乡的特产,班长也是够拼的了,要知道手工煎饼分量重,各种行李,各种辗转乘车,加上这四十多个煎饼,行李箱肯定轻不了。

等煎饼分到每个人手中,我们几个老乡倒是见惯不惊,但是没吃过煎饼的人,是吃不惯的,看到一张煎饼非常惊讶,会问这是什么纸?这也能吃?

那些外省的,没吃过甚至都没见过,拿着看半天不知道怎么吃,有大胆的尝了尝,太硬嚼不动,遂就扔到一边,生生地辜负了班长的美意。

对于好奇的,想尝试的,我们总是会手把手教他怎么吃?你以为吃煎饼简单?非也。不能像吃饼干一样,直接吃,没味;也不能像吃传说中的那样,卷着大葱吃,没有一定的功力,卷得太厚,根本嚼不动……

那该怎么吃呢,可以把一个大圆煎饼撕成四块,每一块都是一个扇形,卷起来,里面卷上菜,可以卷上干菜,比如炒鸡蛋、炒土豆丝,也可以卷稍微带点汤的菜,但是要边卷边吃,不然卷好了里面的汤汁会把煎饼阴透,就容易散,卷不起来了,这时候就需要掌握好力度了,卷上菜的煎饼,吃起来,既有嚼头,又能咬得动,管饱。

传统的手工煎饼一般用粗粮做成,较硬,只有煎饼里面包上了菜,才好嚼,像我这样自小到大家里主食都是煎饼的,如果吃起正宗的手工粗粮煎饼,也是有些费劲的,索性就一小块一小块撕开,卷上菜,吃起来才好,既美味又容易嚼。

家乡的煎饼一直是家乡人的主食,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每家每户院子里都会有个石磨,专门用来磨粮食,烙煎饼。

听父母讲,他们那辈人小时候,经常得早早起床推磨,有时候推着推着,还会睡着,但是仍然机械般地推着磨棍,要是家里兄弟姊妹多,那几乎天天得烙煎饼。

推磨的场景

世世代代,家乡人就以煎饼为主食,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吃不上麦子煎饼,只能吃地瓜干、玉米煎饼,比较粗糙,可谓是纯天然的粗粮;后来生活条件好了,麦子煎饼最受欢迎,现在家里一般都不自己做煎饼,都是买着吃,各种各种口味的煎饼,都能买到,不仅有纯手工煎饼,还有机器煎饼。

传统的煎饼是纯手工的,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人们的精心打磨,如麦子煎饼,就把小麦在水里捞上几遍,等于洗干净,再晒干。想做煎饼的时候就把麦子里加上水,一点点倒到石磨里,人们拉着磨棍转圈圈,磨出细腻均匀的糊状,。

把这些糊糊放在鏊子上,底下生上火,用木铲铲些面糊,在鏊子上来回摊均匀,稍一小会,一个煎饼就烙成了。

烙煎饼尤其要讲究力度和火候,鏊子上摊的面不能太厚,太厚了煎饼不容易熟,也不好吃,太薄了又不成个,所以虽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现在一般手工烙煎饼的少了,要是在以前,每家每户每个女孩都要学会烙煎饼,因为煎饼是一家人的主食,作为主妇必须会的一项基本技能,说到这里想起了村里的一个傻姑娘,这个姑娘以前头脑是正常的,因为爱读书,并不热衷于家务,学了几次都不上心,最终也没有学会烙煎饼,被她母亲用铲子打了头,就这一下子竟然一不小心被打傻了。可惜可叹!

鏊子是圆形的,用铸铁做成,平面圆形,上面光滑,中心稍微凸起,有三根腿,支撑起来,在底下可以烧柴。

烙煎饼的场景

烙成的煎饼折起来,可大可小,便于存放,一般煎饼的存放期持续很多天,甚至数月。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很多学生在外上学,每星期回家都会背上厚厚的一沓煎饼,煎饼卷咸菜,煎饼卷大葱,就是每天的三餐。

如今家乡已经很少有人家天天烙手工煎饼了,由于煎饼是主食,就有人发明了烙煎饼的机器,烙出的煎饼俗称“机器煎饼”,机器煎饼上面带着清晰可见的小孔眼,更加薄脆,口感也不错,更耐保存。当然如果你想吃手工煎饼,也可以买到,到处都有手工煎饼作坊。

家乡的煎饼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文献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还有篇《煎饼赋》,文中主要考证了煎饼的历史演变,记述了三百年前制作煎饼的状况。

文中这样描述煎饼:“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舌尖上的中国2》中也曾对家乡临沂的煎饼做了详细介绍:

“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慢慢地回软变韧”,“从大鱼大肉到家常小菜,煎饼几乎能够包裹任何食物,丰俭由人,多寡随意,但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被卷在一张煎饼里的似乎还是大葱”。

节目播出后沂蒙山深处的椿树沟一夜成名,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煎饼,慕名前去品尝家乡的美食。

说起煎饼卷大葱,很多人对山东的印象就是如此,其实山东鲁南地区是吃煎饼最多的地方,其他地方还没有那么多。

小时候物质生活条件不太好,经常拿棵大葱卷到煎饼里面,如果抹上点猪油,再加些虾皮,那是再美味不过的了。

有时候,没到吃饭的时间就饿了,妈妈常常会把红糖或白糖卷到煎饼里,小孩子好动,常常拿着煎饼到处跑,怕里面的糖洒了,妈妈还会用细线把煎饼缠好,吃着吃着,不小心也把线给吃了,发现之后,再小心拽出来。

现在,由煎饼衍生出来的特色小吃摊煎饼、菜煎饼、煎饼果子等小吃,备受欢迎,不仅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而且在其他很多地方都能吃到,家乡的煎饼已经传到了大江南北。

如今,家乡的主食丰富多彩,米饭、馒头、锅饼、烤牌等应有尽有,但是唯有煎饼仍是家乡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吃煎饼长大的一代代家乡人到哪里都忘不了带上煎饼,似乎没有煎饼就吃不饱饭。

每次跟团出去旅游,总有家乡人背着煎饼,到了饭点,拿出来给大家分分,或者路上饿了,卷上咸菜和火腿肠之类的,吃起来也是美美的,家乡人似乎都对煎饼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

很多家乡人都觉得煎饼很管饱,吃米饭馒头等总是很容易饿,而唯有煎饼,吃上更抗饿,心理也比较踏实,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任,是煎饼支撑了祖辈们的艰苦岁月,是煎饼给了家乡人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可以说煎饼伴随了家乡一代代人的成长,有过难忘的回忆,有过舌尖上的甘甜,这些年吃过的煎饼如同走过的路,悠远而让人回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qwuh.com/blcf/16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赛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