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变成有钱人,开源、节流都是重中之重,这一篇我会告诉你成功的秘诀,掌握这项秘诀,你将拥有一把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
如何消灭月光,也就是节流,可光节流还远远不够,想变为有钱人,开源也决不能忽视。
可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只是理论知识,没有一门功课教你快速赚钱。
很多人都是走入社会后才从零学起。
但每个人的领悟和实操能力不同,能力强的,只短短三两年,就能将同一起跑线的其他人甩开几条街。
我们这些资质、悟性平平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也绝不能掉队。
所以,我们只能学习那些有钱人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追赶甚至超越他们。
我们该怎么学,该向他们学什么?
我们向他们学习的第一点,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
英国曾做过相关统计,买彩票中万英镑的人,他们中奖5年后的生活,70%都不如中奖前的生活。
“这怎么可能?”你可能震惊不已。
这些人之所以在中彩票之后,迅速地从有钱人变成穷人,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穷人的思维上。
如果不能转变思维方式,他们只能是一个“有钱的穷人”,或者说是短暂有钱的人,而不是持续有钱的人,即富人。
真正有钱人的思维不是这样的。
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
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你是否会变成有钱人。
穷人跟富人思维上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穷人一般重视资产,而富人却重视正向现金流。
从名词定义上来说,资产是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其实就是你现在手上已经有的可以变成钱的东西。
资产可以是万元的现金,也可以是万元的房子。
不能变成钱的东西就不能算资产。
比如妈妈给你织的毛衣,你虽然特别喜欢,穿着也特别舒服,还有特殊的感情,但是如果没有人肯出钱来买,那这件毛衣就不能算是资产。
而正向现金流呢,是未来你可以得到的现金收入。
它就像水一样,是持续不断地流向你。
正向现金流的对立面就是反向现金流,也就是你源源不断损失的现金。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有一个水池,资产就是现在池子里所有的水,而正向现金流就是不断流入水池的水。
现在水池里的水,即你的资产,经过风吹日晒不断蒸发,这意味着日常的消费会导致你的资产越来越少。
只有你的正向现金流,即不断流入水池的水,与蒸发掉的水相比等同,才能保证水池永远都是满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比喻,你应该轻松理解了资产和现金流的概念了吧。
如果给你万元,你想过这万元要怎么花吗?
我得到过这样一个答案:这万元,要交20%的税,所以剩下万元。
买个舒服一点的房子,大概万元;万元孝敬父母;万元用来买衣服、鞋子和包包;还有,中奖了总要招待亲戚朋友一番;再用50万元买辆车,只剩下万元了;也不要工作了,出国旅个游什么的。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你这样大概能过上两三年。
但两三年之后呢?也许你会说:不是还有房子、车子吗?房子是要住的,车子过了两三年早就不值钱了。
就算你卖了房子得到现金,但几年过后,你又回到了现在的状态。
这就是个死循环!
拥有富人思维的人就会这样考虑:刨去不得不缴的税之后,剩下的万元就是我水池里的水,即资产。
就像水池里的水总会蒸发一样,这些资产也会流失,所以我要保证有现金流。
可以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万元,用来孝敬父母、买点新衣服和招待朋友。
好不容易中了万元,总得欢乐一下!
剩下的钱,就应该先放在水池里,让这些钱为我工作,以钱生钱。
用这些钱投资产生的利息、分红来消费,这样水池里的水就永远不会减少。
拥有穷人思维的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等我有多少钱了,我就是富人了。
但是拥有富人思维的人,最喜欢说的却是:等我每天有多少现金进账,我就满足了。
穷人的思维方式和富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穷人看重资产,认为有资产就有钱。
而富人则看重现金流,认为只有持续不断创造现金流,才能算真正的有钱人。
区别富人和穷人很容易。
就是看他们在面临选择时,是把目光放得长远,还是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我们学习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就是模仿他们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也许你还是不知怎样把握这个度,我在这儿再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家外贸公司常会有客户来访,领导要求新入职的员工小明和小强每天都要穿西服上班。
专卖店一套像样的西服一千多,而拼夕夕二百块就能买一套。
小明从专卖店买了一千三百一套的西服,小强则从拼夕夕买了两百一套的。
小明与小强家庭背景相似,手里都不是很宽裕,但小明却选择了价高的。
如果是你,你在选择购买渠道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价格以外的因素?
还是只按照二百比一千三便宜,做出的选择?
价格高的西装,穿在身上时会小心谨慎,生怕弄坏弄脏。
而价格低的,你会不太在意,觉得脏了坏了换套新的也不可惜。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和富人思维。
小明在参加公司的业务培训之余,还用闲暇时间,看书自学了沟通、谈判及商务着装礼仪等课程,小强则将业余时间,都花在谈朋友,打游戏上。
一年后,小明不管气质还是谈吐,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强则原地踏步,没有丝毫进步。
不多久,小明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小强仍是普通销售员。
小明超越小强成为主管,最主要得益于他持续的学习能力。
实际上,想学习有钱人的思维方式,通过看书是最简单直接的。
但很多朋友从学校步入社会后,只看与工作相关的书,更有甚者,即便工作相关的书,一年也不会看一本。
即便有的朋友坚持看书,但由于方法不对,效果也常常大打折扣。
下面,就如何看书学习,提出几点与大家共勉。
以下所列十条是阅读中常见的现象,在此不宜简单地以“正确”或“错误”来评判这些现象,只能说,它们反映了一些问题。
1.我通常只阅读与工作或学习相关的书,没有时间读其他自己喜欢的书。
2.我通常只在家里读书,在别的场合读书,别人会说我装模作样。
3.我只读自己购买的书,从不借书来读。
4.当我开始读一本书后,无论喜欢与否,我都会读完它。
5.我珍惜每一本书,从不在书上涂画。
6.我只读书,从来不敢评论一本书,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
7.阅读的时候,当我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反复读那段内容。
8.我读书很认真,从来不跳过书中任何一部分内容。
9.我读书时很清楚书中的内容,可是放下书后什么都不记得了。
10.同样主题的书我只读最经典的一本,其他的书都没什么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尽力寻求一种更适合自己、更适于某一次阅读的方法。
1.以缺乏时间为借口拒绝读书的人,需要更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更有效的阅读方法。
2.因旁人的眼光而拒绝读书的人,需要更强的专注力。
3.只买书来读的人,需要警惕“藏而不读”。
4.书非读完不可的人可以试着学会略读,用来处理分明不喜欢、心中却放不下的书。
5.从不在书上涂画的人可以尝试边读边写,从现在起,拿起笔来阅读。
6.只读不评,阅读的效果会减少一半。阅读虽是个人行为,本质却是交流。
所以,从现在这一刻起,把你脑中的想法说出并写下来!
7.书可以多次阅读,但在不懂之处不断回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8.逐字逐句地阅读,是低效的阅读方式。也许你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认真。
9.读过就忘,说明阅读的效果还不佳,需要加强记忆与理解。
10.只读经典或许会使人陷入误区,也容易让人产生阅读上的优越感。对于 在阅读之前,一定要明确目的,你想通过这本书掌握哪些知识点,只有确定目标后,才有助于事半功倍的展开学习。
比如:你想知道富人的思维方式,那么就选择一本相关书籍,将重点抄记在笔记本上,同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然而,如果仅限于此,你学习的效果仍然连一半都没法达到。
光有针对性的学习还不够,学习完一本书一定要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的知识吸收,转化成自己的财产。
究竟该怎样进行转化呢?
一、思考
思考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想令学习变得有效,最重要的就是思考。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然而,真正赚钱的人就是那百分之二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经常有人感慨,看完一本书,犹如醍醐灌顶,更是眼界大开。
但你感觉再好,不思考,不行动也没有太大作用。
你也许会问:“我该思考什么?”
很简单,你需要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我得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为什么?
2、我该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3、有哪些知识或技能,可以让我马上落地实践?
我们每看完一本有价值的书,都要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并不是抄书,而是根据学到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画红线)
二、应用
思考是为应用做准备的,不动脑筋就谈不上有行动力。
比如你看了一本演讲技巧的书,一定要马上把学到的用到工作或生活中。
如果没有运用的场合,那么就自己给自己演讲,对着镜子讲。
总之,一定要反复训练,才能将学到的吸收消化。
所以,思考是第一步,行动是第二步,行动必须基于思考,同时符合自身现状,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温习
学到的知识要反复运用,并查缺补漏,逐步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不断优化。
对于有钱人,他只掌握了一个秘诀,那就是百分之五十的思考加上百分之五十的行动,完全不去实践,光看书是没有意义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