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30日,临沧市沧源县“爱心助学筑梦沧源”结对帮扶暨“科技小屋”签约仪式合影
大文中学班主任例会制度
罗开玉日常训练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崇明和“临沧”也心连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多方面改善临沧人民的生活质量。“真开心,顺利通过了考试,很期待自己拿到驾照的那一天!”8月26日下午,23岁的俸春林激动地说。傣族人小俸来自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班卖村,刚来上海一年多,如今有了稳定的、收入不错的工作,交了一群好朋友,还考了驾照。“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以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很幸福!”和小俸一样过上“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的,还有数百名云南青年。去年6月起,依托“云南省临沧市驻沪就业服务工作站”、“上海市崇明区驻滇就业服务工作站”等工作平台,在崇明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临沧高级技工学校等多方努力下,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已接收5批次、共位云南省临沧市的青年,其中部分人实习后返校继续学习,也有人留在了公司,包括名正式职工和60名实习生,不少学生已成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技能人才。上半年,面临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两地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临沧市人社局以完成上级考核目标为抓手,转变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深入推进崇临劳务协作工作进程。目前已帮助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实现来沪就业,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人才支援方面,崇明区目前共有14名干部在临沧8县(区)挂职。同时,崇明继续加大对云南省临沧市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教育卫生人员以及乡(镇)村基层干部等脱贫攻坚急需人才的培训力度,去年特批每个结对县(区)8万元工作经费用于人才培训培养。围绕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方面干部人才,崇明区合作交流办会同区委党校、区教育局等单位共举办“崇明区·临沧市基层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高层人才国情研修培训班等74期培训班。教育扶贫方面,崇明区针对对口帮扶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较多的特点,建设寄宿制学校缓解家庭教育难题;针对农村学生不断减少的特点,着力创建农村“小而优”学校;针对城乡资源不均的特点,着力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针对岛内学校薄弱的特点,积极推进和中心城区学校牵手,通过委托管理,造就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大文中学位于临翔区山区,学校服务半径18公里,“控辍保学”任务重,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拉祜族学生比例很高,接近三分之一,学生学习习惯很差,家庭教育缺失。临翔区与崇明区教育局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书》,成立了“大文中学委托管理委员会”,全面实施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崇明区先后派出4名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到大文中参与教育管理,扶持内容涵盖人才支援、教育教学指导参与、硬软件环境建设等。“上海老师刚来的时候,我们挺紧张的,有一段时间像在摸着石头过河,心悬着。”语文老师石敏在大文中学已经教学20余年了,她说上海老师身上那股拼劲最打动她。本来她还担心上海老师能不能教好当地学生,但经过反复教研调查、教师全员培训后,她的顾虑消失了。上海组建的托管委不仅帮助学校教师打开了思路、学到更多技能,也让学生学到更有针对性的精品课程。年,在上海托管委团队的努力下,大文中学通过中考顺利进入高中的人数从前年的28人增加到40人,学校整体水平提升飞速,口碑越传越好。医疗结对帮扶方面,崇明加强与临沧当地健康扶贫工程衔接,共与10家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选派医疗卫生人才赴临沧开展巡回医疗或技术指导,探索开展远程医疗帮扶,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偏远贫困地区群众。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中山村拉祜族罗成海户于年10月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其女罗开玉患有耳疾。崇明区在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支持下,多方协调市残联、市卫生健康委、市慈善基金会等部门,安排罗开玉来沪就诊,如今罗开玉的听觉和语言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经崇明区协调,罗开玉被安排在临翔区妇幼保健院职工食堂工作,有了固定收入。罗开玉的故事,体现了“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崇明区将按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把握当前与长远,切实助力对口地区巩固脱贫成果。“我们将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努力帮助临沧市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为临沧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就业、促进增收提供持续保障。”崇明区领导表示。为贫困村“雪中送炭”,消费扶贫实现崇临双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动一切可发动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以更强大的力量、更精准的措施、更务实的行动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临沧市共有贫困乡镇28个、深度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86人。去年,崇明区与临沧市28个贫困乡镇、个深度贫困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实现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在此过程中,崇明区积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群众积极参与对口地区公益扶贫。去年,社会帮扶资金累计近1万元。今年,崇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与贫困村的结对工作,广泛发动社会资源,与临沧市剩余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预计今年参与帮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超过家,调动社会帮扶资金超过0万元。三年来,崇明区广泛发动本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崇明自身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对临沧市贫困镇、村进行结对帮扶全覆盖。“做梦都想不到啊,我们这种山旮旯也能有公园,以前要逛公园就只能要到城里,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了。”这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雪山镇新民村红星小组李绍松的感慨。沪滇协作建成的新民村古核桃园保护开发项目,那里有百年以上树龄古核桃树近4株。该项目以保护开发古核桃园为载体,利用“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新民村三家村自然村开展保护开发。崇明区向化镇对口帮扶雪山镇,多次派出党政代表团到雪山镇实地考察指导。年以来,先后出资实施村组硬板路8条5.8公里,饮水项目1件,实施古核桃群保护开发项目1个。“这些项目和资金的注入,极大弥补了雪山镇财政资金困难的短板,有力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雪山镇党委副书记李虎说。近年来,消费扶贫成为崇明区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为帮助打造“临沧品牌”,去年崇明区创新推出统一价格、统一内容、统一包装的“扶贫大礼包”,发挥崇明区近3万名工会会员与崇明市场的力量,建立产销精准对接机制。同时,通过发动企业、乡镇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年内累计完成消费扶贫金额0多万元,带动近万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该礼包由元的标准升级到元,崇明区还动员在崇央企、在崇市属机关、市属金融企业参与消费扶贫,扩大消费规模。“源味临沧”特色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把临沧的“好物”带到崇明,并不只有推出“大礼包”这一种方式。今年4月13日,“源味临沧”特色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开始试营业;7月,“源味临沧”正式营业,这是崇明、临沧两地扶贫协作的又一新成果。店内不仅有云南省临沧市的扶贫产品,还有云南省文山市、楚雄市的扶贫产品。“源味临沧”门店位于崇明区城桥镇人民路37号,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以展示、体验、销售临沧特色产品为主,是云南地区特色产品在崇推广的一个展示平台,内设休闲食品、粮油调味、民族手工、茶叶等多个产品展示区,展出的商品达多种,主打产品为临沧的茶叶、水果、坚果、蜂蜜等。此外,崇明还加大电商扶贫力度,创新后端销售渠道,积极联系崇明现有各类电商平台资源,帮助临沧产品打开销路。“我们希望通过‘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对口地区产品好在哪里,在供给侧提升产业化水平,在消费侧构建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实现消费扶贫产销精准对接。”崇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过程中,崇明区融媒体中心也托平台影响力,积极助力临沧特产在崇销售。今年4月,崇明新媒体小编两次探访“源味临沧”特色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从店内装饰、开店背景到销售商品、销售模式,全方位地为市民游客探秘这家崇明人家门口的云南特产专卖店。在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