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第七届菠萝科学奖在浙江省科技馆举行。
今年菠萝科学奖的主题“寻找尤里卡”。“尤里卡”原是古希腊语,意思是:“有办法啦!”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有一次在浴盆里洗澡,突然来了灵感,发现了他久未解决的计算浮力问题的办法,因而惊喜地叫了一声“尤里卡”,从此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哪些有趣的研究获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奖
获奖研究:宅着更节能
如何才能更节能?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专家陈炳光(RogerChen)和他的合作者发现:8年间美国人宅在家里的时间增加了近8天,而相应消耗的总能量减少了相当于5千亿度电。为了表彰他们对宅男宅女生活方式提供的理论基础支持,授予RogerChen及其合作伙伴特授予菠萝科学奖物理学奖。
呃……好吧,希望这能给那些喜欢宅着的男女们提供一个不错的宅家理由。
除了物理奖外,菠萝科学奖还有四大大常规奖项:
心理学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欣悦的研究“收脏钱更容易做坏事”
关于钱的民间俗语有很多,例如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又例如说,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这倒不一定,但拿着脏的的钱确实可能会让人为所欲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周欣悦,观察到了纸币洁净程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菜市场同一摊位分别用干净的纸币和脏的纸币买菜,再统计买到的蔬菜重量,结论是,当研究人员使用的是脏纸币时,商贩偷斤短两的情况更为严重。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如果银行加速对脏污钱币的淘汰,社会的道德标准也许就能普遍得到提升。
为了表彰她身在学院,心系菜场的科研精神,特别授予她·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
数学奖——巴黎高等师范博士后杨靖的研究“精子寻找卵子的数学模型”
我们常把人的受精过程比喻成赛跑,数亿颗小蝌蚪争先恐后力争上游,最终的优胜者往往只有一个,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人命关天的大事,跑道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了。巴黎高等师范博士后杨靖,使用数学模型研究了精子的运动轨迹。他们发现,人类精子碰巧进入输卵管的平均时间大约是17个小时,并且狭长形和扁平形的子宫更有利于缩短这一“赛跑”过程,而在圆形的子宫中,“赛跑”花费的时间可能延长数倍。
为了嘉奖他们对人类精准投胎的量化努力,特别授予他们·菠萝科学奖数学奖。
生物医学奖——全球假毛虫计划中国热带雨林团队黄述银等的研究“全球假毛虫计划”
野生动物研究是项艰难的工作,不仅要像当代泰山一样风餐露宿,四海为家,最大的阻碍是野生动物神出鬼没的警觉性。于是研究者们煞费苦心,上演了自然界的谍战剧。前有BBC将摄影机扮成企鹅蛋混入企鹅群,今有科学家橡皮泥捏毛虫欺骗捕食者。
来自全球假毛虫计划中国热带雨林团队的黄述银等人,用粘土捏制了多只假毛毛虫放到从北极到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诱骗鸟类、昆虫等捕食者留下齿印,观察各个地区毛虫的被捕食率,得出结论:
从赤道到南北极,纬度每升高一度毛虫的被捕食率下降2.7%,格陵兰岛的毛虫被捕食率只有赤道地区的八分之一;同时海拔每升高米毛虫被捕食率降低6.6%。
为了感谢他们对全球毛虫生存状况的关怀,特别授予他们·菠萝科学奖生物医学奖。
化学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MinHaoWong等的研究“菠菜探测爆炸物”
去过机场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安检人员要拿着一张小纸条在靠近你衣服的地方擦拭几下再放行,这其实是在进行爆炸物痕量测试。在有些机场我还遇见过警犬嗅来嗅去……关于人体炸弹啦公交爆炸案啦这样的苦恼,发明炸药的诺贝尔他老人家是不会有的。
大概是觉得纸条什么的实在不够酷吧,麻省理工化学工程系的一个实验室另辟蹊径,想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把它打造成了检测爆炸物的小能手。
这篇名为《使用纳米仿生的野生型植物进行硝基芳香族化合物探测及红外通信》的论文由MichaelStrano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于年10月发表在《自然》的子刊《自然·材料》上,王民浩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他本人甚至创立了一家名为Plantea的公司,来进一步发展该技术。
植物天然具有环境监测的本领,它们的根部深深扎在了泥土中,而茎叶又曝露于空气里,再加上蒸腾作用,将使得一些能被吸附甚至吸收的物质有机会进入其体循环,许多爆炸物都含有的主要组成部分硝基芳香族化合物也属于植物可以吸收之列。
该研究小组使用了三周龄的野生菠菜来执行这项光荣使命,首先他们用无针管注射器把纳米传感器注入菠菜的叶片,确定它们进入了薄壁组织,然后让菠菜的根从环境中吸收模型爆炸物,接下去就可以随时间推移来追踪爆炸物的浓度变化了。在这个实验中监测的爆炸物叫苦味酸,化学名为2,4,6-三硝基苯酚(TNP),和我们最熟悉的炸药三硝基甲苯(TNT)只存在一个基团的差别,它最初的制备可追溯到年代,如今也仍然被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型爆炸分析物。
注入菠菜的传感器分为两种:一种是和肽bombolitinII结合的单壁碳纳米管,叫B-SWCNT,一种是加上了聚乙烯醇官能团的单壁碳纳米管,叫做P-SWCNT,它们都属于近红外荧光纳米传感器,但是两者和苦味酸之间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如果苦味酸遇到B-SWCNT,它会与其结合并引起传感器近红外光致发光的光谱偏移,而P-SWCNT的光谱发射则不会受苦味酸的影响,因此可作为一个稳定的参考信号。实验观察到,在持续的激光激发下,菠菜根部接触到苦味酸5到15分钟内,B-SWCNT的光致发光光谱强度与P-SWCNT相比有明显下降。这表明,苦味酸从根部传到了叶片并与B-SWCNT发生结合。而在另一个对照实验中,没有使用苦味酸,则两种碳纳米管的发射强度都没有变化。
这个模型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用一般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接收到产生变化的红外信号。实验人员使用一台配备有计算机控制显示相机模块的树莓派电脑就完成了信号的搜集,所需像素精度只有ppi而已,成本据说只要几十美元。
为了表彰他们将菜场成员变成世界和平使者的精神,特授予此奖。
除了正儿八经的常规奖项,严肃又好玩的菠萝科学奖还公布了发明奖、幻想奖、菠萝U奖、菠萝Me奖4个特色奖。哪些有趣的研究获得了特色奖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明奖“人造舌头”辨别假酒
曾有一位网友与美食家打赌,仅凭舌头,人是否能尝出产地不同的大闸蟹?美食家信心满满地盲吃了几十只不同产地的大闸蟹,给出的答案却错了一大半。美食家尚且如此,普通人更难以分辨食品在产地、年份上的微妙造假。
法国的假葡萄酒甚至需要用测量核爆炸产生的铯-含量来鉴定,而盛产于苏格兰等地的威士忌,年份长的可以卖到几十万欧元高价,更是假货的重灾区。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韩进松及其团队,使用荧光染料发明了一种“人造舌头”,能以很简便的操作和极高的准确率分辨威士忌酒的产地、年份、品牌、原料酒配比甚至口味。以后,也许你也有能力鉴别假的威士忌酒。
为了表彰他们对保障威士忌消费者权益做出的贡献,特授予他们·菠萝科学奖发明奖。
幻想奖毕导的奇葩脑洞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仅仅书籍,懒可能也是。来自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毕导,因常年受洗袜子这一家务琐事所扰,无心科研。于是决定发挥工科思维,充分运用所学,发明“自动洗袜机”。
毕导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熬红了眼睛、熬瘦了身体。经过“电脑风扇洗袜机”、“打蛋器洗袜机”、“光头强团伙洗袜机”、“自行车洗袜机”四代升级,虽最终没能解放双手,但传播了科学、娱乐了大众。
此外,毕导还有“科学制霸跳一跳”“蕉枣同吃的味道研究”“抢红包的概率统计”等令人大跌眼镜闻风丧胆的脑洞研究。
为了表彰毕导这一“人生有涯脑洞无限”的精神,决定授予他·菠萝科学奖幻想奖。
菠萝U奖獐子岛扇贝神秘失踪事件
扇贝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与粉丝和蒜蓉一起,构成了烧烤界当之无愧的铁三角组合。但除了口感、火候和价格之外,我们对它了解甚少。但今年,扇贝跨界登上了一则财经新闻:大连獐子岛饲养的扇贝突然大量离奇失踪!
“扇贝跑路事件”使网友们关心起了扇贝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微博网友
[zz1]MC拳王甚至创作了一篇“科普”文章,从地理、生物、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阐述獐子岛扇贝是如何受到北海道“老乡”的召唤,不远万里越过黄海和东海,游回日本的。这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文章甚至引来了獐子岛的官方回应:“这篇文章的说法已经突破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底线,扇贝不具备文章中所说的迁徙能力。”
虽然这些扇贝永远而莫名其妙地离开了我们,但却成功引起了公众对以扇贝为首的水产海鲜的人文关怀,为了纪念它们,特别授予它们·菠萝科学奖菠萝U奖。
菠萝Me奖“美妆博主”小Y老师
提到美妆博主,你想到什么?是对镜贴花黄的婉约美人?明艳时尚的元气少女?还是一呼百应的带货女王?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余泓彬,化身“美妆博主小Y老师”,竟在实验室里客串了一把美妆博主,他使用美妆视频的形式,向公众讲解了PCR实验的用品和步骤。
尽管看完他的视频,我们对PCR实验的原理仍然不了解,但很多女孩从此都梦想挎着一款来自法[CY2]国的highfashion冰盒,优雅地从里面掏出一支大户人家才配拥有的NEB[CY3]酶,摇身一变成为底下管着个Fiona的实验室女魔头。
为了表彰他将科学和时尚完美结合的贡献,决定授予他·菠萝科学奖菠萝ME奖。
本期制作
禾耳念微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